吳氏家族書畫藝術展
2010-10-20 來源:世界華人協會 評論:0 點擊:15590在香港舉行"吳氏家族書畫藝術展"。吳氏家族四代對我國文化、演藝、書畫都有很大貢獻。其中吳瀛先生亦是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創辦人,吳歡先生是香港美術界之代表及香港全國政協委員會唯一國畫家代表。展出的作品精美,吸引了各界人士來臨欣賞。
吳 歡為吳祖光(曾任全國政協委員、作家、導演、書法家)、新鳳霞(曾任全國政協委員、評劇表演家、畫家)之子,1953年出生。幼時便隨父母遭盡苦難,百折 不撓勤奮用功,有"京城才子"、"香江神筆"之稱。香港著名作家、書畫家。白石老人當年以"吳歡無不歡"賜名。他以一身兼小說,戲劇、政論、詩詞、書法、 繪畫名揚海外華人社會。九八年在香港舉辦首次書畫展,各界名流紛紛到場祝賀,引起極大轟動。九九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紀念其母新鳳霞逝世周年之書畫聯展引起 轟動,京城盛讚吳氏為中國最大的文化家族之一,且後繼有人。
吳歡書畫作品
吳歡相關媒體報導
吳氏家族
(1891 年-1959年),字景洲,江蘇常州人,出身世代書香家庭,其父吳稚英任職清朝著名洋務派領袖張之洞幕府。景洲先生畢業于張之洞創辦的湖北方言學堂,英文 專業。景洲先生不僅有精湛的國學基礎,而且有深厚的西畫及傳統畫功底,可謂學貫中西。他曾任京都市政都辦公署坐辦(相當市府秘書長),27歲便以其出類拔 萃的學識參與創建故宮博物院,任常務委員、古物審查專門委員,並擔任《故宮書畫集》、《故宮週刊》首任主編。解放後被陳毅元帥聘為上海市人民政府文物管理 委員會古物鑒別委員,董必武先生曾親自登門拜訪。
吳祖光又名吳召石、吳韶,現代著名劇作家、導 演。1934年發表的小說《宮娥怨》,是其處女作。七七事變後,隨劇校到湖南、四川擔任語文和中國戲劇史的教學。1937年,吳祖光任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 校校長室秘書,同年創作抗日話劇《鳳凰城》,成為全國戲劇界與日本侵略者進行鬥爭的有力武器。隨後幾年間,他創作了《正氣歌》、《林沖夜奔》、《少年游》 等劇作聲震劇壇,以上作品均收入《吳祖光戲劇選》。1947年,他在香港編導了《國魂》、《莫負青春》、《山河淚》和《風雪夜歸人》等電影。新中國成立 後,吳祖光陸續創作出反映紡紗女工的電影《紅旗歌》和兒童劇《除四害》等作品。1954年後,吳祖光導演了電影《梅蘭芳舞臺藝術》、《洛神》、《荒山 淚》,為梅蘭芳、程硯秋兩位京劇藝術大師留下了極其珍貴的資料。1963年,他與妻子新鳳霞合作改編了評劇《花為媒》,成為了評劇舞臺上的成功佳作。此外 他還創作了《武則天》、《三打陶三春》、《闖江湖》、《新鳳霞傳奇》和《三關宴》等大量作品。
新鳳霞,評劇青衣、花旦,原名楊淑敏,小名楊小鳳,天津市人,吳祖光妻子。中共黨員。6歲學京劇,12歲學評劇,14歲任主演。1949年後歷任北京實驗 評劇團團長,解放軍總政治部文工團評劇團副團長,中國評劇院演員。作家。全國第七屆政協委員。60年代中期開始發表作品。新中國成立初期,她親自執筆創作 演出了以她個人經歷為題材的大型評劇現代戲《藝海深仇》,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劉巧兒》是新鳳霞青年時代主演的一出在全國產生重大影響的劇碼,新鳳 霞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藝術成就。
新鳳霞是著名國畫大師齊白石的親傳弟子,因殘疾告別舞臺後,新鳳霞仍滿懷著對生活的酷愛潑墨作畫。她的國畫作品同她的演唱藝術一樣樸實無華清新淡雅。1994年總政文化部專門為新鳳霞在軍博舉辦了個人畫展。